成功之父拿破仑.希尔认为成功取决于:信念、态度、目标、潜意识、习惯。可见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多么重要。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,但也深知习惯的重要性。自己在人生的磕磕碰碰中也养成了一些自认为是好的习惯。
这是我从实际工作中体会最深的。记得一次有两位台湾客人访问公司,中午因为客人因为高兴喝多了酒,就午睡,超过了下午参观的时间,我考虑到客人年龄比较大,就没有及时叫醒他们,结果领导一顿狠批。从此,我就养成了守时的习惯,甚至比规定的时间要早一些,无论是开会、出差、与别人讨论工作,都是如此。
这是我高中开始养成的习惯,那时语文成绩不好,老师教我一个方法,就是做摘抄,看到好的词语、段落就抄记下来,老师还说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坚持两年,很有收获,从此,我就养成了做摘抄的习惯,我也很感谢这位姓朱的老师。
这可能与我的出身有关。我是个穷孩子出身,小时候经常没有饭吃,也很少穿新衣服,所以深知生活的艰难。现在,条件好多了,但节约的习惯使自己不敢奢靡,居家过日子,基本以简朴为主,对吃饭、穿衣没有什么要求。在公司也是如此,本来可以坐飞机,我一般就坐火车,本来可以住好一点的酒店,但一般选择像如家那样比较经济实惠能看书上网的酒店即可。
这也是近几年养成的,以前,出了什么事,总是归罪于外,总是找客观原因,总是别人的不是,从不反省自己。这些年,自己经历的多了,也看了不少儒家经典和佛教的书,对自己以前的行为也进行了反省,觉得主要是自己的问题,客观的、别人的问题只是少数,这样做,反而使自己轻松了很多。所以,我现在也理解西方人每周到教堂去做礼拜,实际上就是反省和忏悔,他是向上帝忏悔,做完礼拜后,他的灵魂得到升华,身心也放松了。
这个说起来容易,坚持下来是很难的,我练过太极拳、游泳、打坐、气功、跳绳等,但都没有坚持下来,还是自己没有毅力和恒心。从去年开始,因为身体的原因,开始每天快走,自己规定每天至少半小时,觉得很好,中午吃完饭,可以走半小时,边走边思考一些问题,还可欣赏风景,领略时序更替给人们带来的愉悦,所以,快走的习惯就坚持下来了。
当然,自己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,比如,条理性不够,东西归放不规范,有时候找起来很麻烦;比如贪吃的毛病,遇到好吃的总要多吃一些,尽管现在不能多吃了;快的毛病,如吃饭、走路干事都很快,吃饭快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,干事快,有时检查不及,反而不如慢一点;容易着急的毛病,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,因为着急,可能口不择言伤害了他们;因为着急,有时处理问题不很妥当,等等。所以呀,自己要不断反省,才能不断完善自我,修正自我。
Ø 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,40年企业管理经验
Ø 实战型战略管理专家、卓越绩效管理专家
Ø 全国质量奖评审专家、中国机械工业质量奖评审专家
Ø 全国首届“师道匠心”杯金牌内训师
Ø 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评审专家、湖北省机械行业联合会管理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
Ø 武汉市、东风公司管理创新成果评审专家
Ø 现任北京德成智库首席战略顾问、高级研究员
Ø 沈冬老师在大型制造类央企、合资企业工作40年,有丰富管理经验,在企业调研、政策研究、战略规划等部门深耕多年,有丰富的调研实践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。曾主导企业文化体系、战略管理体系、卓越绩效模式建设,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》获得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,《作战室在企业跨职能领域的应用》等15多项管理创新成果获得省级管理创新成果一、二、三等奖;2015年在全国质量大会上分享战略绩效管理八步法,2016年代表中国企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第60届欧洲质量论坛上分享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》,获中国质量协会、欧洲质量协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。
Ø 作为全国质量奖评审员,先后20多次参加全国质量奖、全国机械行业质量奖、湖北省长江质量奖以及湖北各地、市州质量奖,评审企业超过50家,积累了丰富的评审经验;先后在20多家进行企业培训、辅导卓越绩效模式(质量奖标准)。
Ø 作为全国金牌讲师, 近年来,在央企、民企及地方政府进行战略绩效、卓越绩效、管理创新、跟着共产党学管理、跟着毛泽东学战略等课程培训150多场,先后有1万余人次接受培训。